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地理学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所有课题 > 地理学科 > 成绩展示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dxf  发布时间:2014-06-10  浏览次数:
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
手段
目标达成
课前
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采集蚯蚓,注意观察蚯蚓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观察,思考学案中所提问题,并记载发现新问题
小组分工合作,实地观察采集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导入
通过介绍课前活动,更好的了解蚯蚓:
请参与挖蚯蚓的学生,为同学们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说出如何创造蚯蚓的生存环境饲养它,联系到实验中要关爱蚯蚓
思考:1、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
2、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说说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联系到实验后要放回自然
小组汇报;赏识性评价;提问,多媒体演示
说出蚯蚓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一般特征;说出蚯蚓的用途;
关爱蚯蚓;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观察、体验蚯蚓外部形态结构
2人一组,观察、体验、思考
1、看:体形;身体是否分节
思考:身体分节的意义?体节在运动中作用?
2、找:如何区分前端和后端?
3、摸:体壁;体节腹面处
4、放大看:体节腹面处突起
5、仔细看:运动时身体长短、粗细和腹面突起的变化
思考:蚯蚓刚毛在运动中作用?
小组分工实验;多媒体演示观察要点;亦可参考学案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态度;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爱蚯蚓
探究蚯蚓的运动
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可以选择糙面硬纸与光玻璃、或糙面硬纸与光面硬纸、或光玻璃与糙玻璃)
1、 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假设的依据;
3、 实验设计;
4、 比较不同物体表面蚯蚓的运动情况,判断假设是否正确,从中得出结论;
5、 在实验中,本小组发现哪些新问题;
6、 如何对原有的实验加以改进,或尝试新的探究实验
设计指导:
a、 如何设计变量?是选择同一条蚯蚓还是不同蚯蚓做实验?
b、 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和什么有关?
c、 如何比较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快慢?速度如何测量?
d、 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小组探究实验,讨论制定计划,个别指导并共同探讨
学生尝试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尽可能有创造性的开展实验;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关爱蚯蚓
课外
探究
回顾前面的探究,总结得失,继续完成课堂探究,或者探究关于蚯蚓的其他话题。完成学案(包括实验报告)
 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从中品尝探究的收获及发现问题的不满足,提高继续探究的兴趣,将探究进行到课后
探究能力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满分
自评
组评
师评
总评
基础性评价
过程性
1、 亲自参与探究活动,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探究过程真实可信,有事实依据
6
 
 
 
 
科学性
1、 观点、内容、方法合理、正确
2、 探究报告书写完整、规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 用词恰当,文字通顺
10
 
 
 
 
规范性
1、 版面整洁、规范,字迹工整
2、 用规范的纸张书写
3、 学生自己动手做饲养蚯蚓的器皿,合理、经济、环保
4
 
 
 
 
发展性评价
创造性
1、 独立观察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 探究实验设计新颖,有创意
3、 表达形式灵活多样
附加分+评语
 
 
 
 
 
二、教学反思
准备这节课,我是结合了初二人教版中“饲养和观察蚯蚓”的验证性实验和初一苏教版中“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性实验,尝试如何在验证性实验实现向探究实验的转变,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以前生物课基本都是知识性教学,而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顶多也是完成教材的安排和设计,过于依赖了教材,很少去考虑如何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加以突破。今年从初一开始用苏教版教材,借这次实验课的评比,让我对如何用教材教学,如何更有创新意识地开展实验教学,有了更多地思考与实践。这是我的一大收获。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两个:联系实际,说出蚯蚓适应环境的一般特征,了解蚯蚓的用途;尝试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课前组织学生开展采集蚯蚓,观察蚯蚓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实践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在不断了解蚯蚓的基础上,认同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关爱蚯蚓,善待蚯蚓,实验前要养活它,实验中要保证体表湿润,实验后要放回大自然;另外通过观察蚯蚓形态结构,验证之前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结论是要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尝试去探究问题,自然引出探究实验,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课后进一探究做铺垫;通过不断地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本节课第一个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充分,为完成下一个目标做了大量的铺垫,第二个目标尚未全部实现,意犹未尽,将探究延续到课后。课前学生采集蚯蚓,男生热情比女生高涨得多,而在对蚯蚓不断了解后,以及对诸如“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之类问题的探讨深入,在实验中,女生不再排斥蚯蚓,而且能够去善待它,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思维有了一定的深度,这是一大进步。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还是很多的,如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完成显得分量过重,可以更加简练,把重点放在第二个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探究,体验也会更加充分深刻;课堂语言的组织还应在过渡语上多下功夫,让彼此之间的衔接更加连贯,同时要丰富语言的表达,以更加生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另外对各环节的时间设计应更加充分,要从整体去把握;在一节课的最后可以请学生谈谈收获,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外进行其他问题的探究,适当给予建议,并布置一定任务。
总之,在今后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创造性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