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化学学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所有课题 > 化学学科 > 教育科研

王云生化学教学思想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

 王云生化学教学思想初探

  【按】近期正组织我市名师开展教学主张提炼的研究,研究任务之一是对著名教师教学思想体系及其形成的探索。今日再读杜开颜的《王云生化学教学思想初探》,很受启发。现再次在博客中转载,供学习研究借鉴。

   王云生老师是福建省政府1987年评出的首批特级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从1962年大学毕业从教至退休从未离开过讲台。虽然他曾担任过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多种行政职务,但他始终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钻研教学,编写、发表教学经验总结、教育论文几十万字,在全省乃至全国化学教育界颇为知名。2000年以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初中、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并成为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王老师又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并多次参加教育部的“新课程送培下省”活动,做了许多关于化学教学的专场报告。由于王老师十分熟悉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又有深厚的化学专业功底和化学教学功底,因此,他的报告总是深受中学教师欢迎。这里将他的化学教学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一、关于化学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王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早在1982年就开始思考不能单纯地教学生化学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给学生知识不能死灌,应启发学生自身的思考”,这是当时王老师的经验总结。从那时开始,王老师开始尝试实验课打破了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己先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探索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1983年,王老师的“探索式实验教学初探”一文在全国第一次化学教学研究会上交流,引起了同行们的极大关注,并被载入中国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报告专刊。王老师上化学课,总让学生们觉得十分生动有趣,在把握化学原理的本质的同时,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1989年,王老师写成“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一文,全面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在进入新课程后,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许多教师对“科学素养”一词不甚了解,更不知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王老师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把化学基本观念和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会用科学的观点看等自然与社会,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实质与价值,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他的这些观点很好地回答了教师的疑问,从这些观点中,能看出王老师对化学教学认识的不断提升,从以前的注重能力培养,到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二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关于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热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探究式学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不明确、追求形式、走过场等等。王老师通过分析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探究学习的实质和作用不明确。他提出“探究式学习活动实质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是辅助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不是仅仅考虑是否有学生活动,而是应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认识上存在什么误区、在学习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把学生认识上的盲点或前概念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设计出真正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探究活动方案”,同时“要研究所学习的课题中蕴涵着哪些科学方法、思维训练的教育因素,考虑当今时代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学习方案”。

   针对有些教师认为探究学习就是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就是将前人做过的实验再做一遍的看法,王老师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探究学习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回到科学家的时代模仿探究过程,而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探究,领悟、接纳、理解化学原理”,因此他从不主张“学什么都要通过实验从头开始来探究”,他认为这是“漠视时代背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方式的影响,让学生离开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模仿前人的探究方式,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

   王老师认为,倡导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即“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意创设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找到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真实情景,注意探究学习活动和其他教学环节的整合”。

   三、关于实验教学

   在中学化学教学领域,没有哪位教师会否定化学实验在化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做实验不如读实验,读实验不如听老师讲实验”成了许多中学生学习实验的经验之谈。面对这种情况,王老师早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关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1994年,他组织全校化学教师对全校从初三到高三的各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关于化学实验学习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次大规模的调查撰写成论文,该论文全国化学教学研究会上交流,并获一等奖。

   王老师认为,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是“化学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合理”,二是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脱节”。而作为中学阶段终极评价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王老师认为近几年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依据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三维学习目标出发,不仅仅考查考生实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和方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但是,中学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王老师认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要强调化学实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进行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的认识,不少教师总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反复操练,或者干脆要求学生背诵基本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王老师却大胆提出“把握好实验基本功的度”,对学生的基本操作的学习“只要求大体正确,不能要求像化学实验专业人员那样规范”。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他提出,“对于以基本实验技能练习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握实验要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取得成功。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不仅仅知道怎么做,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为什么要为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问题”。王老师认为化学实验的重要功能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中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地训练基本操作,教师在教学中更是注意“优化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心理”,提出了教师优化学生实验心理的具体做法:“既要帮助同学破除化学实验的神秘感也要防止化学实验游戏化;既要有规范严格的学习要求也要重视学习条件和环境的优化;既要有严格的实验纪律约束也要有宽容的态度;要重视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也要允许失败并给予检讨失败原因和重新实验的机会。既要有实验前的口头指导和示范,更要有操作的现场指导和纠正性训练;实验指导既要有一般性的要求也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矫正;既要有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严格训练,更要坚持教师自身实践演示的认真和规范;既要有教师指导下的常规实验,也要有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实验课题”。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时,要“进行实验课题的复习,以实验课题为载体,结合具体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在探究学习、解决实际化学问题中重要作用,提高实验能”。

   四、关于习题和作业

   在中小学教学中习题、练习的选择、编写和使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历来为教师、学生、家长所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趋使,使不少学校、教师习惯于把练习、作业看作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手段。习题、练习是学生应付考试、获得高分的有效工具,是提高升学考试成绩的武器。应试准备被等同于进行大量、反复的强化练习。王老师早在1982年就率先开始进行作业改革,“不硬性要求学生交书面作业,让学生自主处理书面作业”的试验刚开始时,许多人都有些担心,暗暗为王老师捏把汗。然而,事实证明,王老师的作业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学生大多数能自觉复习功课,主动掌握知识。他所担任的班级,学生花更少的时间学习而同样取得中考、高考的好成绩!

   王老师从教的窍门在“教师在备课时精选精编习题,课后对该完成哪些练习提出建议,由学生自由完成,自由缴交。教师除对少量交来的作业及时批改发回外,主要采取课堂提问、小测、课堂练习和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实际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评讲”。

   进入新课程后,不少人仍用旧的应试要求衡量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认为实验教科书习题偏少,为了应对各种质量检查和升学考试,便大力搜罗补充练习与习题,这无疑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也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王老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练习、作业在教学实际中的重要作用和高度需求与教师对练习和作业缺乏思考和全面的认识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的。

   要解决这种“习题教学被异化的局面”,王老师认为首要问题是“正确、全面认识习题练习的功能”,“练习和作业确实是提高学生应试(主要是应对纸笔测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这并不是练习、作业的全部功能,更不是练习作业最基本的功能”,“教师要重新认识练习和作业的功能”,他提出了判断习题、练习的优劣和实效性的四个标准:“学生练习之后能否加深对重点知识、技能的理解,巩固,是否有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是否能体验到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是否有一定的思考量,能否能提高分析推理迁能力,改善思维品质;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否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作业能否对学习起补充、延伸、开拓作用,对后续的学习是否有所铺垫和准备。”王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不要求学生硬性作业,其成功的重要方面是他十分注重“课堂小测”,他的课堂小测题其实就是他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这些试题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原创题,是他花大量心血,收集、参考很多题目,结合学生知识程度,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这些题目,或者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间题,或者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或者可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这些教学经历,他才能提出判断习题、练习优劣四个标准。

   五、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词被广大中学教师所熟悉是进入新课程以后的事,王教师提出,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要有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理解、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二是要有相当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识,能正常进行教学和继续学习;三是要有坚实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技能,其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论知识、化学科教学论知识和个人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知识”。他通过分析一些关于教师各种能力形成的时间后,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教师专业在职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而教师在专业上的较深层次的发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而要实现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他认为,“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具有监控和应变能务。教学后进行反思,个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反思不仅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还应当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

   王老师还提出,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每位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针对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等等一系列无法进行学习的问题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待学习的观念。他自己就是一个很认真对待学习的典范。他从1962年离开大学校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但他的化学专业知识却在不断加深,而且对多个化学领域的知识都有较多的了解,这就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他曾将他自己学习过的比较好的专业书籍介绍给大家作为专业进修的参考书目,累计共40本专著,可以想象他读过的书一定更多。所以,王老师从教的四十多年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位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典范。

   

   王老师在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他的教学风格独树一帜,那是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刻而独道的理解;他的教学理论高屋建瓴,那是源于他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深刻的教学反思。他对中学化学教学见解的见解和系统性,本文很难做完整的介绍,只能做部分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