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体育学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所有课题 > 体育学科 > 教育科研

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

来源:殷磊  发布人:严俊杰  发布时间:2014-10-31  浏览次数:

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特别是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余运动训练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窗口,体育比赛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抓好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解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困难,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初中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重要性、及发展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课余训练   重要性   农村中学   体育教师   素质教育          

1前言  

体育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从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向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观念转变。因此,体育新课程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最初级的一种业余训练组织形式,处于基础位置,只有打好基础,才有可能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农村中学在我国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武进区的一所体育特色中学为对象,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本研究主要查阅了职业技术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和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以及网络等资料收集有关农村中学课余训练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2.2.2 调查法  

电话和面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关于学校近几年来特长生输送的情况,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调查表格,并进行研究。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应用EXCELL进行统计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  

研究者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加工,制成以下表格。  

一周训练情况  

 

时间  

训练时间  

训练形式  

训练内容  

训练强度  

周一  

早锻炼、课间操、活动课  

教练指导  

基本技术  

  

周二  

早锻炼、课间操、活动课  

教练指导  

攻防技术  

  

周三  

早锻炼、课间操、活动课  

教练指导  

战术演练  

  

周四  

早锻炼、课间操、活动课  

教练指导  

基本技术  

  

周五  

早锻炼、课间操、活动课  

教练指导  

力量训练  

  

   

近三年来人才输送情况  

 

年份  

2010  

2011  

2012  

四星级高中  

3  

4  

6  

三星级高中  

2  

3  

1  

由表格可以看出:1、学校课余训练时间短,每次训练间隔虽然短但是集中练习时间短,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训练内容主要以基础为主,强度也不是很大,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担心文化课的学习,训练强度大了,学生疲劳耽误学习。  

2、每年的特长生人数在增长,学校的课余训练在不断提高,为高校提供了后备人才。但是同样作为特色学校在人数上面还是比较少,因此要在课余训练方面加强训练及研究。  

4分析与讨论  

4.1分析  

学校课余训练时间少,任务重,只要是依靠以前的基础在进行训练,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进入优秀学校才选择特招,进入学校后为了学习而放弃了体育。一些热爱体育的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压力下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认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这是我们周边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4.2讨论  

经过上面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课余训练要从规章制度抓起,有了明确的文件各个学校才会认真落实,每个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制定来保证本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与文化课时间,保证不冲突。而且上级领导部门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课余训练的认识,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并建立有利于课余训练的政策、法规、经费保障、教学管理体制。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勿庸讳言,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已处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训练的最初级形式中却存在着一些致命问题,为此笔者就目前的部分问题提出一点拙见,愿与广大同仁商榷。  

 5.1.1 观念陈旧,体制欠合理,导致生源短缺。  

在农村,对体育工作者存在严重偏见。就学校而言,也存在着体育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了不要的错误认识。不少有体育特长的苗子,经体育教师的选拔动员,但他们还是对体育训练不敢问津。即使部分学生从事了课余体育训练,并考入高一级训练的中级形式一一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训练,但到了毕业时,有相当多的学生就业无门,严峻的现实迫使很有体育天赋的人才对训练的中级形式运动学校只能是望而却步。从而在农村中学课余训练工作中造成生源极度短缺。另外在农村中学管理体制中,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只有参加中考,拿到满分,才算教师的成果。如果被区业余体校录取或考入中级形式的体育运动学校,心血必将付诸东流,这样的评价体制,大大的挫伤了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再者农村学生虽然纯朴憨厚,吃苦耐劳,在训练中总有那么股韧劲。但大多数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在从事体育训练时,又多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如营养的保障、运动服、鞋的购置等。对于学生及家长,他们付出更多的心血,目的就是上学读书跳出农门,摆脱贫困。而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就是从小培养和发现体育人才,但大多数学生到了训练的中级形式后停止前进。面对这些滞后的观念,经济的贫乏,就业的困难等,试问在农村又有谁愿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5.1.2 应试教育观的束缚难以解除。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是看当年的合格率或中考上线率。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层层分解的硬指标。而对体育工作抱着应付态度。一些学生因种种压力,虽然爱好体育,并有体育特长,但因班主任、任课教师怕影响合格率百般阻挠。如有市、区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便临时抽调学生,进行突击训练或干脆取消参加比赛。严峻的现实使各教练所带为数不多的运动员,大多是由于文化课基础太差,到了初三,以谋求体育中考,取得分数为目的。诸如这些严重违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针的做法,又怎能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完成体育课余训练的任务呢?  

 5.1.3 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致使思想纪律散漫。  

正是由于生源的短缺,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部分学生从事了课余体育训练,而放松,甚至放弃了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弃文化课学习又导致了学生思想纪律的散漫。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他们的心目中考体育运动学校主要是看运动成绩,而文化课成绩是次要的。到了参加体育中考,这种认识最终导致他们的半途而废。试想没有扎实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怎能理解掌握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能、技巧呢?  

5.2建议  

针对现状,我们应当采取哪些对策呢?笔者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从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出发提出一下建议:  

 5.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我们应解放思想,改变陈旧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社会各界应消除对体育工作者的偏见,积极关心和支持体育工作。在学校日益增强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完成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就必须遵循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十六字方针。使学生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让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5.2.2 改变管理体制,保证生源,放眼未来。  

要确保农村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的生源,就必须提高认识,只要学生有体育方面的特长,社会、学校、家庭要给予支持,学生本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放眼未来。向训练体制的高级形式努力奋斗,争取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为体育事业增砖添瓦。从管理体制方面讲,学校应肯定课余体育训练的成绩。如向市队、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体育人才,各种竞赛所取得的成绩等等,从而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甘心投身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之中。  

对训练的中级形式一一体育运动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不能进入高一级训练形式的学生)。在待遇上应建立一定的制度,协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择优安排就业。比如:到毕业前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体育竞赛,获得过省前三名,国家前八名或在学校运动成绩达到国家一、二级运动员标准;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等,而不是一概不管,无法就业。  

 5.2.3 协调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使之课余体育训练良性发展  

对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要明确它的业余性,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如果因为训练而放弃文化课的学习,那将得不偿失,训练因文化基础的薄弱而无法进一步深造。而且只有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学校、家长以及任课教师才能更好的支持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这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才有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农村中学的体育工作者,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常抓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体育业余训练与文化课学习,达到学练相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韩丹;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的根本宗旨[J];体育学刊;200003  

2次仁桑珠;;中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与思考[J];成才之路;200928  

3韩昌涛;;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策略之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6  

4江仁虎;;关于我省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问题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198904  

5延烽,赵志英;[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讲座] 课余体育训练方法学原理[J];中国学校体育;199602  

6李铁军,李伟;高校运动训练价值理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404  

7朱文平;影响我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