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艺术学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所有课题 > 艺术学科 > 教育科研

《在初中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来源:音乐学科  发布人:wangqin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次数:

《在初中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艺术教研组

   

一、研究背景  

针对当前在小学阶段艺术素养得到良好培养的毕业生步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业增加等条件制约,对他们进一步发展艺术智能受到限制的现状。我校艺术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可塑性很强的初中学生的创造性的审美思维发展的训练,这就对艺术课堂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艺术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参与艺术学习体验,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审美思维的学习场所。但在初中,学生的普遍思想认为艺术课是身心放松的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注意力,思考的主动性比较被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因此,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校艺术教学实际,本校学生成长身心特点,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创作等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思考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感的多元智能发展。同时,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艺术的兴趣。  

艺术思维贯穿课堂,让学生在艺术体验和创作活动中,充分利用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思维方式,联系生活情景,形成新的审美思维,结果是艺术课堂中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实践会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因此我校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因思维而教》的课题研究的启发下,对促进学生发展,生成智慧渠道之一的艺术课堂提出了新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的这一名言,一直激励着世人创新奋进。艺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应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出发、从亲近生活,激发创作欲望,突破定势,扩展思维空间,正确评价,注重过程,享受成功喜悦等几块论述,给参与艺术课堂学习的初中孩子在思考中、充满想象的创作中收获学习的乐趣。  

探索“因思维而教”的发展化的艺术智慧课堂,同步开展艺术素养与审美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相关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涵,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美育教育添彩。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育人的主渠道。  

艺术课堂:让学生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地方,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场所,让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有机结合的场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  

审美思维: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2、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主体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被动吸收,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第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于教学实践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和综合,科学思维可以分为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三种基本形式,而科学创造性思维是在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层次综合能力,是科学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科学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灵活性品质、批判性品质、敏捷性品质和独创性品质等。  

心理学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应使学生明确科学思维品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其次,抓住科学地训练这个突破口,第三,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美术新课程标准》和《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中小学的艺术教学教研正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而“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重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具有时代性与挑战性的课题。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则要掌好舵,在方向上发挥好引领作用。  

上述这些就为创设《在初中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研究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指导思想,主要确定如下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在初中艺术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良好审美思维品质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视觉思维、听觉思维中展开充分的艺术体验,善于用美的感受和语言等表现艺术作品内在的艺术意境,开发智力联系生活捕捉美的艺术灵感,提高艺术创作思维能力。    

2.学习、学法方面,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艺术课堂中养成良好的艺术思维品质,大胆展开艺术思考和体验,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获得提高与发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培养正确审美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鉴赏,学会思考,学会创作,既为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又促进艺术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的全面提高。  

3.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艺术教师在艺术课堂中确立为审美思维而教的基本理念,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教师的自身艺术基本功和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四、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本课题将着力研究如下内容:  

1.艺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品质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基于“在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的教学理念,通过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学习艺术的现状,及时研究学生现有的艺术水平;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学生在艺术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探索艺术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结合目前艺术课堂中出现的不足开展问题探究指导学生思维,营造民主、科学、和谐的艺术课堂学习氛围,来落实艺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的目标,使艺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艺术课堂成为有美感、有思想、有智慧的课堂。另外,艺术学科有自身的审美特点和思维方式,要根据艺术学科特点分美术、音乐学科确立培养思维品质的重点目标和具体内容。  

2. 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艺术审美思维方法指导和训练的专项活动研究。结合我校艺术特色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成长特点,逐步开发学生正确审美思维。以课堂为主,让学生明确正确艺术审美思维要求与特点。  

3.基于“在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的教学理念,改进教与学的评价策略研究。改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把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作业是否优秀,还要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专注程度,思考问题,创作表现及学习反馈等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促使学生勇于思维,善于思考,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的艺术发展培养思维和兴趣。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理论,研究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在理论指导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初稿。  

2、调查研究法。通过艺术沙龙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七、八、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八年级学生中调查艺术课堂学习上的困惑,自己在初中阶段艺术学习中哪些东西对自己以后的艺术学习帮助最大,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尝试性实践,并对比行动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具体事例,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研讨,找到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32月——20137月)。调查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学生对艺术课堂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索引、资料查找的形式,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或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课题方案,申报和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核心成员,明确各位成员的任务。  

2.理论研究阶段(20139月——20141月)。首先研究艺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和内容。其次制订在艺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实施方案。同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发艺术审美思维方面的校本课程,如《让思维“动”起来的艺术课堂》等。。  

3.行动研究阶段(20142月——20147月)。根据制定的总行动方案和各学科行动计划,组织和指导广大教师付诸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思想。这一阶段将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确定研究重点,在全面关注的同时着力推进12个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4.总结阶段(20149月——201512月)。组织教师认真总结教改成果与经验,课题组核心成员认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关注,接受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  

   

七、研究组织  

主持人(组长):王琴    

副组长: 周芬       

核心成员及子课题组长: 孙健 、 郑淞元 、 孙小金 、 张强